吞云吐雾网吞云吐雾网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增15.9% 2030年或可产2.5亿吨

  此外,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仍面临较大压力。

前10个月,东北三省合计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在区域整体中的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表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比如,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新疆的喀什综合保税区采访,在中顺电子商务(新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将一箱箱节日用品装车,这些货物将被运往伊尔克什坦口岸通关,如果沿途口岸不拥堵,3天后即可出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货架上。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增15.9% 2030年或可产2.5亿吨

在此背景下,展望我国外贸走势,吕大良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外贸各项务实举措效用持续发挥,进出口运行态势将更加稳健、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促稳提质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我国外贸规模的比重为46.5%。前10个月,外贸进口14.77万亿元,降幅收窄至0.5%,其中受部分农产品、消费品进口增速明显拉动,10月份进口增速由负转正,比9月份提升7.3个百分点至同比增长6.4%。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运行稳中有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对未来进口、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占比提升,我国外贸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喀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郭树松说,作为南疆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喀什综合保税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呈现出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快速升级、保税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局面,相信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助于更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当前全球贸易持续处于疲弱态势,基于对增长困境和挑战的担忧,世贸组织近期将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然而,10月中旬,受巴以冲突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飙涨至今年3月以来最高。

去年,欧洲度过了一个暖冬,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能源紧张的状况。标普全球认为,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已被重塑。数据显示,该天然气田关闭后,以色列对埃及的天然气出口下降约20%。 欧洲国家即将进入第二个缺少俄罗斯天然气的冬季。

任何市场主体都应当对不确定性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进口大幅增长,其中来自美国的供应最多。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增15.9% 2030年或可产2.5亿吨

刘明礼认为,天气因素也是关系欧洲今冬会否缺气的一个变量。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一个冬季,能否保障供暖成为欧洲民众的主要关切,也是欧洲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诸多努力,相比去年,欧盟今年面临的能源短缺现象已有较大程度缓解。但在当前形势下,欧盟实际上还没有找到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供应的解决办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该报引述专家分析称,与此前可靠的管道天然气相比,如今的欧洲能源供应以液化天然气为主,更易受到海外产能、运输环节及码头终端的影响。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在今年冬季来临之前,天然气价格是否会再次飙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明礼向本报分析称,在欧洲能源消费和发电结构中,天然气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设立的目标,欧盟将在2027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赖。

《布鲁塞尔时报》也指出,尽管需求降低,且储存量接近饱和,但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仍处于高位。俄乌冲突后,欧洲从美国进口大量液化天然气,推高了美国天然气价格。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增15.9% 2030年或可产2.5亿吨

孙霞分析称,除了美国之外,欧洲其他的天然气供应方,如伊朗、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也因外部制裁或国内局势动荡而在向欧供气方面存在变数。刘明礼指出,欧洲国家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解决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问题:一是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寻找新的能源供应方。

天然气世界网站称,欧洲熬过了2022年冬天,并在过去一段时间获得喘息机会,但目前的情形要归功于异常温和的冬季,而非政策成功。如今,随着美国2024年大选临近,拜登政府为了获得选民支持,可能通过暂缓液化天然气出口欧洲来稳定国内天然气价格,这将给欧洲天然气供应造成影响。受经济状况及区域协调等因素限制,欧盟很难为能源转型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德国等国呼吁更多关注可再生能源。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埃及无法从以色列进口往常数量的天然气,就可能导致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减少甚至无法出口,这最终将导致可供欧洲使用的天然气减少。今年冬季,如果欧洲气温下降明显,那么供暖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就面临未知。

不过,受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仍有可能出现剧烈波动。目前,挪威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转型遭遇阻力 危机尚未结束据《金融时报》报道,由于担心巴以冲突和输气管道遭到破坏可能再次推高价格,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延长今年2月出台的紧急天然气价格上限。欧洲燃气协会主席荻迪埃·奥洛警告称:欧洲的能源危机、特别是天然气危机远未结束。

储备相对充足 气价仍不稳定今年以来,为避免在冬季再次陷入气荒困境,欧洲多国早早启动了天然气采购计划。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二个冬季,这些因‘气产生的中长期问题将成为欧洲国家面临的新挑战。

天然气被广泛用于供暖、发电、工业生产等领域,直接关系欧洲的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地缘风险加剧 供应面临变数据外媒报道,为替代俄罗斯天然气,欧盟国家扩大了从其他供应方进口天然气的规模,同时减少了天然气使用量。然而,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即使天然气储存已满,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好。对欧洲来说,在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以及供应不足的风险之下,天然气仍将是一个棘手问题。

巴以冲突给东地中海地区以及欧洲的能源供应造成威胁。此外,近段时间,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让欧洲再度绷紧能源安全神经。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市场恐慌情绪骤增,全球天然气价格猛涨。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所回落。

欧洲与亚洲将面临更大规模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争夺。二是大力加速能源转型,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021年,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为1550亿立方米。总体而言,欧洲绿色能源发展尚未达到预期。欧盟要求成员国今年的天然气储存水平须达90%,严格保障冬季供应。分析指出,这或许与10月上旬以色列政府出于安全考虑而关闭一座海上天然气田有关。

荻迪埃·奥洛认为,中长期来看,天然气高价格和潜在的短缺风险将至少持续4个冬天。10月29日至3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尼日利亚和加纳。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尽管去年天然气价格创纪录的一幕不太可能重演,但全球天然气市场依然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目前看来,欧盟仍在坚定地推进能源‘去俄罗斯化,希望能够迎来一个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冬天。

埃及政府10月29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表示,埃及的天然气进口量急转为零。目前看来,在今年冬天采暖季到来之前,欧洲天然气储备较为充足。

赞(6545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吞云吐雾网 »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增15.9% 2030年或可产2.5亿吨

友情链接: